本文目录一览:
简单有趣的数学小故事20字
这样一年多出一天,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,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,将2月减少1天,为29天。小方是一个木匠,但他很傲慢,有一天,师傅问他:“桌子有4个角,我砍去一个,还剩几个?”小芳说4-1=3,三个。
某天,一节数学课上,老师提问:“谁能算出这道题的答案?”正当同学们思考时,一个调皮的学生却在倒数下课时间:“6……”老师立刻注意到他,兴奋地说:“好!你真聪明,这么快就算出来了!”全班同学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回答震惊了。在数字世界里,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本领。
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,所以人们习惯称这些数字为‘阿拉伯数字’。
每当回忆时,这位青年总是说:“如果有人告诉我,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,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将它解出来。
数学家陈景润的小故事一:有一天,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,摸摸脑袋,哎呀,头发太长了,应该快去理一理,要不,人家看见了,还当自己是个姑娘呢。于是,他放下饭碗,就跑到理发店去了。理发店里人很多,大家挨着次序理发。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。他想:轮到我还早着哩。
数学小故事有哪些20字
”小明听了妈妈的话,想了想说:“原来是这样,妈妈,这可以叫做‘将错就错’吗?”妈妈笑了笑,回答道:“确实有点像,但更准确地说,是历史的演变和文化的传承让这些数字被称为‘阿拉伯数字’,而不仅仅是‘错’。”通过这个故事,小明学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。
故事:猴子捞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,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。猴子招呼18个小伙伴上树捞帽子,4只没有上树,问上树捞帽的猴子有多少?故事:蜗牛何时爬上井?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枯井,它趴在井底哭,一只癞蛤蟆说:“哭也没用,井壁又高又滑,掉到这里只能生活。”蜗牛想爬出去,问井深。
第三则故事讲述了蜗牛如何克服困难最终爬上井的故事。蜗牛掉进了一口10米深的枯井,一只老癞蛤蟆嘲笑它无法爬出去。蜗牛决定每天努力爬一段距离,最终在第几天成功了呢?蜗牛第一天爬了5米,但晚上又滑下了4米,所以实际上只爬了1米。第二天再次爬了5米,又滑下4米,总共爬了2米。
趣味数学小故事——200字战国时期,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,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:上马,中马与下马。比赛分三次进行,每赛马以千金作赌。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,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,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。
数学家的小故事20字
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陈景润:陈景润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。他不爱逛公园,不爱遛马路,就爱学习。他学习起来,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。
故事:猴子捞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,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。猴子招呼18个小伙伴上树捞帽子,4只没有上树,问上树捞帽的猴子有多少?故事:蜗牛何时爬上井?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枯井,它趴在井底哭,一只癞蛤蟆说:“哭也没用,井壁又高又滑,掉到这里只能生活。”蜗牛想爬出去,问井深。
冯·诺伊曼的一生,是科学与数学精神的体现。他不仅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,而且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,成为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。在数学的世界里,冯·诺伊曼的故事如同一首永恒的赞歌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,追求更高的科学境界。
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,他在读英华书院的时候,有一次沈元老师讲了一个故事: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每个大于四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。
数学陈景润的小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,撞到一棵树干上,头也不抬说:“对不起、对不起。”继续思考。数学家鲁道夫的小故事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,花了毕生精力,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,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,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。